第03:侨乡
上一版3   4下一版  
 
标题导航
2019年08月08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  下一期
3 上一篇   下一篇 4  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马江之畔大合唱 激昂歌声入耳来
  本报记者 章盈旖 文/图

  一周至少“四天夜班”,还有不定时的“白班”,这是“马江之声”合唱团许多老年团员们的退休生活。夜晚的滨江文化广场,活跃着一支群众自发组织、政府积极引导的激情广场合唱团——“马江之声”合唱团,每周一、三、五、日,只要不下雨,他们的歌声便会如期响起。

  12年前,看到福州其他城区的激情广场合唱团开展得有色有声,现任合唱团团长赵萍与陈栋利、陈政远、郑国强等几位“歌友”便萌生了在马尾也组织一个合唱团的想法。

  随着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、社会的不断发展,扎根马尾的“新马尾人”越来越多。这些人多数感觉在马尾朋友较少,业余生活比较单调,老家在外地的赵萍也深有感触。在区委宣传部、文化馆等部门支持下,“马江之声”合唱团于2007年成立,成为了这些“新马尾人”的“精神文化家园”,团员从开始成立时的不到10人,到如今的近百人。

  8月5日晚,记者在马尾滨江文化广场见到了“马江之声”合唱团成员,他们中间有年逾古稀的老者,也有十五六岁的初中生,在他们身旁,小音箱、麦克风、指挥棒等与唱歌相关的物品一应俱全,这些设备多数来自区相关部门的支持。广场中间,一个自制白板投映着歌词,人们齐声唱着大家耳熟能详的革命红歌,《大红枣儿甜又香》《小白杨》《八月桂花遍地开》……一首首红歌唱了又唱。记者留意到,这些歌谱都已经泛黄泛旧,似乎被翻了很多遍。一群年龄参差不齐的人在这个平台找到了深切的“共鸣”,他们慷慨激昂,在歌声中缅怀革命岁月,享受轻松愉悦的时光。

  “我们团是马尾唯一一个红歌团,能走到现在的规模不容易。”赵萍感慨道,“合唱团成立之初,由于没有场地只能在铁路隧道口唱,设备也仅有几把话筒,还曾因为扰民被投诉。现在在区委宣传部、工会、文体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,我们有了固定的演出场所,也添置了一些设备,还为我们请来了师大二附中的音乐老师叶开泉,进行每周的专业授课指导。来听我们唱歌的人越来越多,前段时间下雨,我在路上还有人过来问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唱歌,真是意外又欣喜。”

  今年78岁的二胡手杨承豪是合唱团乐队里的“老大哥”,别看这是一个业余合唱团,他们的乐器可一点也不“业余”。二胡、笛子、萨克斯、小提琴、扬琴、手风琴……各种乐器一应俱全。更难得的是,这些乐器都是团员们自己“掏腰包”买的,并且坚持自学。杨承豪坦言,在这个乐团,不管年纪是否相当,大家都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,是一家人。很多家住东联、鼓山廨院的歌友,也是怀揣着满满的热情,从不缺席。在合唱团的微信歌友群里,陈栋利、任艳华这些移居国外的“歌友”仍十分关注合唱团的动态,“这次一回来就迫不及待地来唱上几首,感觉整个身心都舒畅了。”他们如是说。

  在人群中,记者注意到一个挺直身板,满怀深情演唱的“小歌友”。这是刚刚毕业于师大二附中,即将进入福州一中就读的“学霸”少年陈谱元。今年15岁的他跟着妈妈来团里唱歌已经有八九年的时间了,从孩童时期跟在旁边跑跑跳跳,到现在跟来团里唱歌,在这个过程中陈谱元深切地爱上了红色文化。他说:“在家里听老一辈讲那些革命故事,我常常深受感染。这里的一首首红歌,仿佛将我带入那一个个故事当中,老一辈的革命精神激励我不断努力学习,奋发向上,做新时代的好少年。”

  途经此处的王先生被阵阵歌声感染,情不自禁驻足欣赏,跟着大家一起唱。“我前几天散步路过这里,看到大家在唱红歌,感触很深,禁不住想跟他们一起唱。我从小就听爸妈辈的人唱革命歌曲,50多年后的今天,我再听到众人齐声唱这些红歌,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。”王先生满脸笑容地说。

3 上一篇   下一篇 4  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   第01版:一版要闻
   第02版:综合
   第03版:侨乡
   第04版:书画
马尾73岁老人义务教书法:希望孩子们写好中国字
马江之畔大合唱 激昂歌声入耳来
马尾区实验小学硬件设施再提升
“茉莉”香“两马” 童声唱纯真
马尾区举办“壮丽70载 奋斗新时代”知识竞赛
区老年大学2019秋季招生开始
七夕节11对情侣民政局领证
“垃圾分类”马尾商场、酒店怎么做?
海峡时报侨乡03马江之畔大合唱 激昂歌声入耳来 2019-08-08 2 2019年08月08日 星期四